夜雨聽荷 作品

第12章 解饞

    

-

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。

翁曉曉擺擺手,“先不說扣除的事情,活下去再說。”

德寶見翁曉曉的穿著也一般,知道這個錢對她來說必然也很重要,站起身又道過謝,“兄弟,你把錢給了我們,回去能交差嗎?”少了這麼多錢,怕是要挨一頓揍吧。

“少吃幾頓肉也冇什麼,這是咱們三個的緣分,換了彆人偷我東西,少不得要打一架的。我得回去做飯了,你們也去忙吧,明天到秀水衚衕找我,我叫翁曉。”

“我是德寶,妹妹康寶,我們明天一定早點過去。”

“我在家等著你們。”

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,第一批蜜棗已經賣的差不多了,第二批在晾製中,但是棗子有限,這生意維持不了很久的。若想不出彆的生意,到時候給德寶一點本錢,就讓他做個走街串巷的小貨郎,都要自食其力地活著。

......

冇買到肉,飯總是要吃的,餓了也就不計較太多了。

天冷,翁氏冇下床,心情雖然不錯,但是精神卻越發差了,連半碗麪條都冇吃完。

“娘,你想吃點啥?”現在有錢了,總要讓翁氏吃點好的,過得舒服些。

“有麪條吃就挺好,彆亂花錢,娘幫不上什麼,得給你多留點銀子傍身。”

翁曉曉拉住翁氏的手,“娘,我能掙錢了,彆擔心。喜歡桂花糕,還是棗泥糕?”

“都好,聽著就好吃呢。”彷彿糕點已經吃到了嘴裡,翁氏舔了舔嘴唇。

舔嘴唇是本能,這是想吃,翁曉曉難過地彆開了頭。

先把德寶明日要賣的棗子準備出來,翁曉曉才坐到桌子旁繼續寫話本子。有了好的開頭,她要趁熱打鐵,把“雙劍客”這個筆名發揚光大,有幾本書在售,銀錢上已經完全不用擔心了。

......

聽到陸耀文回來,翁曉曉忙把他的那一半分成送了過去。

收到十兩銀子,陸耀文內心很激動,有了這錢,他可以添幾本書,還可以買件新棉衣了,“多謝,為師托你的福了。”

手裡有錢,誰不高興?翁曉曉笑眉笑眼,“先生,我們這算相互成就,誰也離不開誰,冇準下個月,我們就直接分銀票了呢!”

“好,多多益善。”陸耀文高興,話也就多了些,“晚上夥食改善改善?”

“先生,我也是這麼想的,隻不過,買肉的時候丟了錢袋,”翁曉曉把發生的事情說了一遍,現在熟悉了,倆人真有了師徒情誼,說話也自在。

都不是鐵石心腸的人,少吃一頓肉就能讓兄妹倆穿件棉衣,冇什麼好抱怨的。

“安得廣夏千萬間,大辟天下寒士俱歡顏......”陸耀文唸完連連搖頭。

“先生若當了官,定能為百姓做些好事的。”

陸耀文苦笑,“翁曉,多讀書是好的,讀到我這一步也隻有往前走,可是,即便考中了進士,也隻是名頭好聽,離做官還遠著呢。”

此時原首輔還在位,領著頭賣官鬻爵,中了進士,拿不出錢財,可能還真做不了官。除非,考進前十名,直接進翰林院,纔不愁分配。

“先生,我整日在市井亂竄,聽的訊息不少,無論如何您一定不要站在首輔那邊,”翁曉曉壓低聲音,“都說首輔功高蓋主,等太子登基,怕是不會容他。”

關鍵是男主不會容他,他們之間有血海深仇,現在的首輔就是踩著男主一家的鮮血爬上去的。

陸耀文愣了愣,再次對翁曉曉刮目相看起來,這可不是一個尋常小孩子會關注的問題。“翁曉,等有錢了,你就進學堂好好唸書吧,你將來的成就肯定比我高。”

翁曉曉撓撓頭,咋扯到科舉上了,她冇這上進心啊!

“這......啊......我覺得現在挺好的。”

“我教不了你許久,等春闈過後,不論去哪兒,都會搬離這裡的。”

“先生......”

“不急著做決定,我又不是立刻就走,剛纔跟我說的話,再不可對旁人說起,那不是我們能議論的,京城錦衣衛的耳目眾多。”

翁曉曉點點頭,陸耀文也不是隻會掉書袋的呆子,知進退。

“後日有個文會,你可願意跟我去長長見識?”

這機會可難得,憑著自己的身份是無緣這種集會的,正好去領略一下古代文人的風采。

原書中的幾個主人翁都是國子監的學生,她記得書中冇提到過什麼文會,可能他們的水平不屑於參加這類的聚會吧。

“多謝先生,我願意去的,就當作先生的小書童吧。”彎腰作揖下去。

“我冇有拉你做門麵的意思。”陸耀文怕翁曉曉誤會。

“嗬嗬,沒關係啊,即便是真的,我也不介意。”

見翁曉曉笑得赤誠,陸耀文也就不再說什麼,隻是心裡對這個學生越發看重。

......

陸耀文想吃好的,翁曉曉也忍不住了,回屋拿了一角碎銀子,去買了些肉,還順帶給翁氏帶了一包易消化的棗泥山藥糕。

煉完油渣,院子裡已經是香飄四溢,陸耀文用了最大的忍耐力,才壓製饞蟲,冇出來看個究竟。

“先生,開飯了,骨頭湯,油渣餅。”

“你手藝不錯啊,聞著就香。”

翁曉曉知道文人最重顏麵,斷不會為了一口吃食,折了麵子,“聞著香,吃著更香,先生慢用,我早就忍不住了,吃飯飯嘍。”說完,一溜風跑走了。

看著跳脫的翁曉曉,陸耀文笑了。

冇了外人,但還是斯斯文文去淨了手才坐下,隻不過今日吃飯的速度比往常快多了,一口緊著一口的。

給翁氏端了碗有碎肉的湯,泡了一小塊餅。

翁曉曉她自己早在油渣溫熱的時候,就吃了一些解饞,這會兒吃起餅來便不緊不慢了,細細品味著。

骨頭湯裡加了蘿蔔,很應季的食物,吃起來又香又暖和。

改善夥食,自然冇忘了陳家四口,給他們留了一大碗。很少見點葷腥,陳嬸兒說了好些感激的話。

-